设施农业+标准化,荷兰番茄北京结硕果

农业照明网 · 2017-02-28
提起荷兰,相比大家都会想到荷兰农业。以荷兰的番茄为例,据World's Top Export网站的统计,2015年荷兰出口了10.1亿公斤番茄,总价值1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荷兰总计有一万公顷的温室大棚,一半用于观赏类植物(花卉)种植,一半用于蔬菜种植。欧洲以外的玻璃温室中,80%都来自荷兰。
当荷兰的番茄种植技术也来到中国,会怎样呢?
在北京京郊的京南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一座单栋面积5万平方米的宏福农业生产智能温室引人注目。
消毒防护,严格质量安全
入口处先穿上防护衣帽、扣紧鞋套、消毒液洗手,踩过3个消毒池,再经过一个6000平方米的分拣包装大厅,才能正式开启温室大棚的大门,一睹温室大棚里的“风景”。
温室大棚中间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西红柿,每一株西红柿都长得差不多高,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路的两边,每一排、每一株之间都是相同的距离,甚至每一株西红柿的果实、每一穗西红柿的数量都几乎相同,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种植时的“形态各异”。
这里的一棵西红柿可以连续产果10个月,据估算,经过大棚种植的西红柿产量小西红柿约为15kg/㎡、大西红柿约为60kg/㎡,约为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6~8倍。管理整个温室最少只需25个劳动力就能完成,是名副其实的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品质、高效益现代农业模式。”
设施农业+标准化
如同精确计算过的西红柿到底是如何种植出来的呢?
据了解,整个种植基地立足于引进国外先进的设施农业,通过环境控制、安全控制等技术手段,形成一条高端智能化的农业种植方式。设备全部是从世界上设施农业最为知名的国家之一——荷兰引进过来的,全部采用的是欧盟标准。
对于农业种植来说,最为关键的因素有5个,即温、光、水、肥、气。针对这5个因素,大棚里设置了一系列的相关设施,一方面是监控数据,另一方面是采集相关数据。
温室7大系统
技术人员介绍,温室主要包括7大系统,分别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温室外屋顶自动清洗系统、双遮阳帘自动调整系统、自动雾化降温系统、循环风扇调节系统”,连接这些系统的前端是遍布温室的各种传感器,终端则是计算机总控室。此外,还有无土栽培、雄蜂授粉、黄板驱虫、水肥紫外线消毒等各种物理技术手段,以及行走式升降作业机、无人驾驶电磁轨道车等各种生产机械设备。
“环境控制技术,就是要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对于西红柿来说,以温度为例,白天的最佳温度是25~30℃、晚上是14~18℃;再比如光和二氧化碳,最理想的光照是1300~1800焦耳/天、二氧化碳含量是400~800PPM/天等。我们通过在大棚里的传感器监测这些关键数据,并通过中控室进行智能管控。”宏福农业总经理李朝阳说。
西红柿产品过欧盟标准认证
西红柿的果实需要得到各种“营养”才能有更好品质,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各种“营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坚持质量兴农,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除了种植方式、质量标准全部采用欧盟标准之外,该温室还请第三方机构SGS进行品控认证和质量把关,最终种植出来的西红柿产品同样需要经过欧盟标准认证。
最后,用一小段视频了解荷兰温室番茄
文章素材来源:中国质量报、等,农业照明网综合整理发布。